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中心

敦煌舞“走出”千年壁画

时间:2024-10-17 17:47:33 文化中心 我要投稿

  今年4月至10月,“花开敦煌——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”在中国工艺美术馆(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)举办,共展出近400件展品,通过展示常沙娜的敦煌临摹、花卉写生、建筑装饰等作品,讲述她将敦煌文化应用于国家形象塑造、传统文化传承的八十载从艺人生。与此同时,作为该展览的配套活动,“花开敦煌·舞动千年”专场活动也于近日精彩上演。该专场活动以舞蹈的形式,实现了“永远的敦煌少女”常沙娜和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人高金荣两位90岁高龄老艺术家的“艺术合璧”,展现了敦煌文化的辉煌与传承,令观众深感震撼。

  “花开敦煌·舞动千年”专场活动通过敦煌舞节目,不仅展示了“反弹琵琶”等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舞姿,还通过脱胎于敦煌壁画的“飞天”“千手观音”等形象,再现敦煌艺术的美轮美奂。

  “在海外,敦煌舞拥有广泛的影响力,一些舞蹈教师每年都会定期前往敦煌,尤其是对洞窟内的伎乐飞天等壁画元素进行深入研究。敦煌学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而敦煌舞作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以其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,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。”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创始人黄炫梓说,多年来,高金荣深耕敦煌壁画上舞姿的复原与再创作,成绩斐然,这让他们看到了将平面展览与动态表演相结合的无限可能。

  活动中,兰州文理学院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进行了精彩的敦煌舞表演,包括《反弹琵琶》《凭栏仙女》《六臂飞天》以及《敦煌长绸舞》。舞者以轻盈的步伐舞动,仿佛壁画中的人物跃然而出,让观众感受到敦煌艺术的灵动与神韵。值得一提的是,许多学生起初并无舞蹈基础,是在高金荣的悉心指导下,很快熟练掌握了敦煌舞的技巧。

  “敦煌舞习舞者无须高超的舞蹈技巧,只要有动作能力、有意愿,就能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出来。当然,如果是有舞蹈功底的人来演绎,那将更加唯美动人。”黄炫梓说。

 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《千手观音》作为压轴节目,令人惊艳。该作品汲取了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壁画之精髓,以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的肢体语言,诠释了壁画的韵味与特质,创造了新的审美体验。

敦煌舞“走出”千年壁画

“花开敦煌·舞动千年”专场活动现场,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带来的《千手观音》表演。 本报记者 刘源隆 摄

  “高金荣老师对敦煌壁画中的舞姿造型有着深刻的理解,她将这些敦煌壁画中的经典元素巧妙地串联起来,编织成一个内容丰富且与敦煌主题紧密相连的舞蹈段落。”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副团长袁佳告诉记者,他们一直将《千手观音》作为保留节目,并多次邀请高金荣指导表演。“高老师对每一个动作、造型、眼神以及舞段之间的衔接都指导得非常细致,这种极致的艺术追求使得作品在呈现时显得更加厚重和精彩。”袁佳说。

  对于如何让敦煌壁画通过舞蹈艺术形式“火”起来并走近大众,袁佳认为,每一代舞者对敦煌舞蹈都有其独特的理解,但核心是这些经典传统元素总是能常看常新。“这些艺术作品就如同传统绘画一样,每次观赏都能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。因此,在专家指导下,演员及创作团队的每一次排练,都会为作品注入新颖的元素和巧妙的表达方式,但其根本和灵魂始终如一。”袁佳说,未来,他们将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,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相结合,创造出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性的作品。

  “正是借助丝绸之路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,才留下了今天壮观的敦煌莫高窟壁画。”黄炫梓说,未来,要突破传统的展览和表演模式,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敦煌舞和敦煌文化的魅力,让它们焕发出新的光彩。(本报实习记者 王伟杰)